[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8883报]中国梦兰大梦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以德育德——记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8883“师德标兵”王式功教授
学通社记者 游洁
“从教,很有成就感,因为做其他的事儿很难留下痕迹,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是教师这个职业,是培养人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忘记老师。”三十二年来,王式功教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很深的感情,一直尽心尽力地履行着一位大学教师的职责,谈起“传道、授业、解惑”来津津乐道,在教书育人方面得到了极高的评价。2010年作为带头人带领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奖;在科研方面上也是硕果甚丰,先后获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13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几十如一日,忠诚于大气科学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探究新理念、拓展新模式,为促进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8883大气科学学科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生眼中,他是敬业的、宽容的,是一位亲切的好老师!
简简单单为师道
王式功老师是1982年兰大第一届毕业的研究生,当时兰大师资力量不足,面临着教师青黄不接的状况,王老师就在系领导和导师的动员下留在了兰大任教。“当时并没有多想,学校让留校就留了。”
那时兰大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王老师便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因为年轻教师很少,教学任务很重,王老师60%以上的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但这也给王老师后来的科研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王老师总结道:“这就是教学相长,一方面我得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只做学生是学不透的;另一方面,在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有的成为未来科研的一些新思路”。因此,王老师仍然很注重教学,即使当了大气科学系的系主任,工作很忙,还仍然保持着每个学年100多个学时的课。
“当老师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一个班里学生很多,有好的有差的,个性也各不相同,要把整个班都教好不容易,王老师的原则是“抓两头,促中间”。王老师还发现了现在普通本科生、研究生论文文笔欠佳的问题,除了帮助学生改论文,王老师几乎在每届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创新创业以及研究生入学时,都会先给他们上两节写作课。
“知识面广,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课趣味性强,非常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位非常棒的老师。”评师网上有学生这样评价王式功老师的课。经过多年的教学,王老师非常懂得如何调节控制课堂气氛,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
“大气科学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等方面都息息相关,上课时除了将书本上的内容讲透之外,还要不时提及一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气象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特别是下午上课时学生有时会发困,这时候就需要增加讲一点小插曲,不能继续讲纯理论的东西来催眠了。王老师举了一个下午上课时讲过的例子:“人什么时候会发困?”,学生们的耳朵立马就竖起来了,“吃饭的时候会发困,晒太阳的时候也会发困,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学生们就开始思考了,发困的状况很快也就过去了。王老师强调,“作为一名老师,要让学生认真听你讲课,得让他觉得一节课45分钟,哎,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一节课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细心,操心,用心
大气科学院的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新生入学教育是由院里的大牌教授轮流来介绍大气科学各个分支学科情况,大四时再由知名教授按照几大主干课程体系,分别开设具有系统总结性和前沿展望性的系列讲座,帮助高年级学生梳理已学过的知识,与此同时了解未来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可为继续深造或就业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另外,院里开出介绍信让本科生利用假期回家的机会,介绍到就近的省会、地市或县城气象局进行分散短期实习,这些举措都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粗略计算,大学四年期间有7个假期可以利用,平均每个假期能实习5天的话,那么7个假期中就可以为学生抢回来约35天的校外业务实习。”王老师这样介绍道。这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包含了王式功老师几十年的教学体验与孜孜追求的心血,在他的倡导下逐步实行起来。考虑到了大气学科业务部门布局的独特性和优势——气象业务部门在省会、地市和县城都设有相应业务部门,创造条件让学生及早地了解气象业务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对知识的需求情况,对于进一步提高大气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机会至关重要,王老师讲:“可为大气学院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提供正能量。”
如此勇于打破陈规、探索创新,非一心为学生前途着想不可为。王老师现在虽然已经卸任大气科学院的常务副院长职务,但仍然在不断思索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王老师希望学校的教务部门专门办一个教学网络平台,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及各学院的共同努力,将各个学科国内外的视频资料、教学资料、辅导答疑系统等不断收集与积累,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应用、开发、改进与完善,使之成为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8883现代化教学的得力助手。正如王老师所说,“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且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制作一些模拟实验的短片让学生看,或者开发一个实践教学系统,让学生能先在计算机上做模拟实验。拿学习制作天气预报为例,就可以将这个系统应用起来,等流程和基本技能训练熟练了,再让学生进行正式实验或天气预报的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节省实验时间与成本药品,又能扩大做实验的类型和实验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做实验与天气预报的技能。王式功老师在课堂教学体验中还发现大部分教室陈设的多媒体投影屏幕和黑板的布局不尽合理,投影屏幕一放下来就会将黑板的大部分挡住了,这样不利于发挥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的联用与优势互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王老师会细心观察和分析每一个教学环节,由此,他为学生的操心和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育人,来不得半点马虎,付出了几分,学生心里是最清楚的”
“我作为一个老师,认真给学生传授知识、提供必要的帮助都是应该做的呗,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学生们都说:“王老师课堂上教学一丝不苟、严于律己,课外却像一位慈祥的父亲。”都愿意找他帮忙,王老师也并不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事儿。给学生写推荐信,学生们找到满意的工作会给王老师发一些感谢信,“只要学生发展的好,我这点付出就值得了。”
王老师培养的博士王金艳如今已是兰大大气科学院的副教授,她将导师为学生们的付出都看在眼里:“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只要是大气科学院的学生提问,王老师都非常有耐心。每周末的时间,王老师都花在指导学生上,放在生活上的时间很少。”王老师从来是只有付出,不计较回报。“ 还有一次王老师到北京出差,出差回来后没有回家,提着行李箱就到办公楼去和其他老师探讨问题。”导师的认真与敬业让王金艳老师十分感叹,始终以导师为榜样。
被问及除工作外的爱好时,王老师有些小叹息:“现在没多少空余时间,除了适当运动,每天晚上散散步,偶尔打打乒乓球,其他爱好都抹杀了。”有时间的话,王老师也想在周末的时间去爬爬山,但考虑到学生的时间,便将研究生的集中讨论安排在周末。如果有其它多余的时间,王老师还要和同一团队的老师讨论问题。
王老师很看重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尽早地让学生能进行一些科研究训练,这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所必须的。” 在给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担任指导老师期间,王老师总是尽他所能,从资料调研与收集,引导学生发现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到最后的论文撰写,每个环节他都细心指导。当遇到综合类的问题时,王老师还会帮学生找到相关学科的老师请教,“集思广益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有些问题不是我的专长”,王老师解释道。
王老师还提到深入研究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一个大学老师,想把课讲好,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创新思维很重要。”“只有经过细致的研究,讲课时不需要看书就能把内容讲得很清楚,创新性思维是通过不断地研究来获得的。”“对一个人来讲,知识、理论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想象力是无限的,非凡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灵魂。”王老师常这样说道。
每年,报考王老师的研究生的学生都比较多,这大概与王老师温和而无私的奉献精神,乐意为学生提供各方面帮助有关,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始终能感受到王老师的随和宽厚,所问的问题都能得到王老师的关怀,悉心解答。
“王老师做的各个方面都是我的榜样,是我无法超越的。”
“别人是这么说的,我们师门的人基本上都像王老师的性格,踏踏实实地做事。老师身体力行地熏陶,让我们都能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态。”曾拜在王老师门下的李艳老师这样说道,师兄师姐与师弟师妹交流的氛围很好,这是一种对王老师身上不论是人格还是对学术上踏实、平和心态的传承。
王老师崇尚中国人常说的“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一个人小事都做不了,是做不成大事的,一定要脚踏实地。”这也是王老师对学生教导和对青年教师要求时常提到的,“如果学生撒谎了,我得狠狠收拾他。一个撒谎的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能力是干出来的,不仅仅是学出来的,学习是必要的敲门砖,但真正的能力是靠实干干出来的。”这是王老师强调的实践。“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再简单的事情在做法上都能去创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正是秉承着这些育人的良好原则,王老师培养出了姜大膀、辛金元(二人都于2012年获得首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一大批优秀博士和硕士生,如今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大气科学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王老师对青年教师培养很严格,他常说:“培养出来任何一个学生的过程,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每个环节必须认真、严谨,对学生负责。” 从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很大,王金艳老师刚留校时,王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她如何建立自己上课风格,如何将一个问题讲得更清楚、透彻……在王老师看来,对年轻人严格要求后才能成长得更快更好。
王式功老师的言传身教、点滴行为,诠释了什么叫为人师表。美德的传承,在王老师的身上闪耀,感染着每一个受到教导的学生,当学生也踏上为师之路,美德便能一传十、十传百,像涓涓细流不间断地、无止境地传承下去!